我们所有的测试都在1280x1024分辨率下运行,在Killer的驱动程序中设置为游戏模式。每个游戏的成绩图中帧速成绩越高越好,Ping值成绩越低越好。
《战地2》
该款游戏下,各平台的帧速表现竞争是最为激烈的。我们在“大庆油田”地图上的64人混战中进行测试,这也是要想避免被其他玩家干扰的最艰难的一项测试。最终的结果是,D-Link路由器加速下的成绩略微领先。而就测试者的主观感受来说,590SLI板载网卡下的游戏最为顺畅,Killer NIC次之。在路由器优化情况下,多次出现在多个游戏角色聚集时的游戏画面短暂停顿迹象。而同样的情况在使用D-Link DGE-550T网卡并关闭路由器优化时最为严重。总的来说,在第一款游戏中,我们看不到280美元带来的价值。
《F.E.A.R.》
由于《F.E.A.R.》的图像要求非常高,我们在Asylum地图上的16人对战中,将图像质量调为中等来保证连贯性。这款游戏被Killer NIC随卡附带,因此我们可以预料Killer应当在这项测试中最能显现出其威力。结果也印证了我们的猜测,可以看到Killer相对于板载网卡达到了7%的帧速提升,比较D-link方案这一优势则有10%。从主观上,我们明显感到Killer NIC带来了更加平顺的游戏图像,远优于其他两套方案。从Ping值显示上,D-link路由器和板载网卡都比Killer要低,但从主观上却无法感受到这一优势。对于一个该游戏的高级玩家,Killer NIC带来的提升应该能使他感到在游戏中占有优势,更容易获胜。但对于像我们一样的普通玩家来说,这些流畅性的提升却依然不足以对战绩产生影响,让我们在游戏中“百战百胜”。
《Quake 4》
《Quake》系列游戏中的光影快速变换,需要超强的眼手协调能力,因此应当最能体现出高帧率和低Ping值对于提高胜率的好处,对于Killer来说也是极具典型意义的测试。实际上,《Quake 4》将显示帧率最高锁定在了60fps,所以这里的Ping值测试成绩才有实际意义。而Killer在该项测试中两面失守,全部排在榜单末尾。我们认为,该游戏系列是网络FPS对战游戏的始祖和多年的先锋,因此其游戏网络代码的编写已经十分的优秀,导致Killer的独立技术已经无法体现其优势。从这项测试的结果来看,在《Quake》玩家们期盼已久的,将来的巨作《深入敌后:雷神战争(Enemy Territory: Quake Wars)》中,Killer NIC应当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Counter Strike:Source》
这是BigFoot公司吹捧的另一款能让Killer NIC充分表现的游戏。我们在Office地图的32人游戏中进行测试。最终的结果,可以看到Killer确实带来了5%左右的帧速率提升,但在这款游戏中50fps左右的帧速已经可以保证流畅游戏,因此在如此高端的平台下,这区区5%并不能给玩家多大的优势。和《Quake 4》一样,低Ping值才是本测试中能给玩家感受到的真正区别所在,但在这一项上,Killer却没有和其他网卡拉开距离。虽然从主观上,Killer支持下的游戏运行似乎要流畅一些。在开枪过后,不会出现在D-Link PCI网卡平台上频繁出现的帧速波动。总之,Killer在这里实现了承诺的帧速提高,但我们希望“UltimatePing”技术能在这里发挥更大的作用。
《使命召唤2》
这又是一款尤其需要高帧率和低Ping值的游戏,在近距离火拼时感受最为明显。我们在24人Caen地图上进行测试,除抗锯齿外打开所有特效,40fps以上的帧率在这里就可以保证流畅游戏。由于该游戏的程序较之《CS》会产生更多的数据包,我们寄希望于Killer在这里会有比较抢眼的表现。但最终结果让我们大跌眼镜。Killer在帧速率上小幅领先,但却在Ping值上落后路由器优化和板载网卡达7%。我们在实际游戏中,感受不到Killer提升的这几帧画面带来的优势,但Ping值的劣势却显而易见。这是第一款让测试人员感受到使用Killer网卡反而不流畅的游戏。在地图中央的建筑物中穿梭时,以及扔手雷时,可以多次感受到游戏的停顿。在一天的各个时段多次测试,情况都是如此。甚至由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卡”,整个测试过程中我们用手雷炸死过自己两次。在这款游戏中,Killer的表现很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