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分段亦称为RAID 0,这种多磁盘方案能够缩短多种应用的磁盘读写时间,提升系统整体存储性能。数据在一个阵列中的多个磁盘之间进行“分割”,这样,多个磁盘的数据读写操作就能够并行进行,从而缩短磁盘操作的整体存取时间。
不过坦白说,对于普通用户来说RAID0已经很爽, RAID1浪费了一半的空间不太符合性价比的原则,而RAID5和RAID0+1则需要四颗硬盘才会比较爽。目前芯片组南桥支持也是关键,支持RAID5和RAID0+1的磁盘控制器目目前有NF4、MCP55、VT8251和ICH7R等等,都属于相对高端的东西;反观两个硬盘RAID0就简单得多,大行其道的C51G就能够很好的支持。此外硬盘制造商不断地推出大容量型号,也导致中小容量硬盘型号的价格下降,RAID 0阵列也越来越平民化,两个160G SATA2型号组成总容量300G的RAID 0阵列,总的成本不会超过1000元。
RAID阵列较为微弱的提升了系统的办公性能;如果只是作为日常办公使用的话,RAID0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游戏对CPU、内存资源要求较高,游戏中很少出现长时间的磁盘实时读写测试,所以磁盘性能对图形游戏性能不构成很大影响,不过无可否认,磁盘速度提升后必然大大加速了游戏加载效率。那么哪些实际应用又或者是理论测试能够直观看到RAID 0带来的速度快感?
XP Startup | Application Loading | General Usage | Virus Scan | File Write | |
Raptor WD740 | 11.110 | 9.038 | 7.922 | 89.270 | 65.027 |
Caviar WD2500KS | 8.619 | 7.190 | 6.272 | 71.920 | 56.861 |
2xWD740 RAID 0 | 14.212 | 11.403 | 9.966 | 136.382 | 141.549 |
通过PCmark05丰富而使用的子项测试,我们终于清楚认识到RAID0阵列的提升,也扫清了一些盲区。RAID0阵列在简单环境(读写较为单一,例如不同分区Copy文件)可以获得大幅提升;在一些复杂而符合的环境(更加接近现实使用环境),RAID0阵列大概有25%的性能提升,这也是不错的成绩。
不同幅度的性能提升也可以反映出在各种各样的使用环境和磁盘具体操作的复杂性,因而用户也可以根据每个细项测试的描述去分析自己日常的磁盘操作,从而制订出适合自身的优化磁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