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AMD的反击
●CPU市场,弱者反击
2005年可以说是AMD丰收的一年,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0%,旗下产品不仅叫好,而且叫座。低端有Sempron2500+,中端有Athlon64 3000+和Opteron144,高端既有单核的FX57,也有双核的Opteron170和Athlon64 X2,所有的战线上AMD都能拿出强有力的武器对抗Intel,这在AMD的历史上是空前的。
●64bit阵地迎来Intel,AMD是喜是忧?
2004年2月份,Intel发布了最后一款基于单Presoctt核心的Pentium4处理器—Pentium4 6系列。6系的处理器的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支持EM64T指令集。EM64T指令集进入主流P4指令集标志着Intel对64bit计算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Intel从不屑一顾转到全力提倡64bit计算。
随后的几个月中,P4 5系列以及低端的Celeron D系列都出现了支持EM64T的版本,并且迅速铺货,价格维持不变。2005年业界的风向朝着64bit转向,但是支持64bit的势头突然间被Intel抢去了,对于AMD来说,是喜还是祸?
64bit是一种趋势,这是必然的,只不过AMD在发布K8的时候抢到了先机。Intel加盟64bit,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对AMD 64bit态度的认同。不过从后续的发展来看,AMD对Intel的这招并未做好准备,特别是推出64bit的Celeron D。无奈之下,AMD不得不重新让Sempron装备64bit上阵迎战。
Intel支持64bit处理器的数字编号特征是在原来的处理器数字序号之后加上“1”:比如Pentium4 531和Celeron D 321。新款的P4 5x1或者Celeron D 3x1处理器除了支持EM64T以外,还使用了Intel最新步进的核心,超频能力十分了得。
●双核心AMD再度抢先,性能AMD完胜
在主频的提升已经到头之后,处理器依靠什么来提升性能?今年AMD和Intel给了我们一个相同的答案:双核心处理器。2005年CPU行业的最大技术新闻当属AMD和Intel先后发布了各自的双核心处理器。
在双核心处理器上,AMD再度抢先Intel。而且在实际的测试中,X2处理器的性能在各个测试项目上都要胜于Intel。不过话说回来,Intel的Pentium D的失利主要原因是主频过低。X2的最低版本是2.0GHz,Pentium D 820的主频为2.8GHz,只差800MHz,这就好比一款3200+与2.8GHz的处理器在较量,落败在情理之中。不过在65nm的Presler上市之后,Pentium D的性能会随着主频提升而有改善。
Intel的双核处理器有两个系列,分别是面向主流市场的Pentium D系列以及面向顶级游戏发烧友的Pentium Extreme Edition 840。双核心产品一共有四款产品,分别是Pentium D 820,830,和840,主频对应为2.8GHz,3.0GHz和3.2GHz以及主频为3.2GHz的Pentium Extreme Edition 840。
Pentium D使用90纳米制造工艺的Smithfield核心,两颗物理核心分别拥有独立的1M的L2 Cache(因此一颗Pentium D处理器拥有2M L2 Cache)和800MHz的FSB。从深层次的角度看,Smithfield实际就是两个Prescott核心的整合和优化,不过为了控制本来已经非常大的功耗,对Smithfield的功耗控制部分,Intel进行了重点改进,比如引入移动处理器中才拥有的EIST(Enhanced Intel Speed Step)技术(Pentium D 820不支持),可以根据处理器的负荷动态的调节主频和电压,降低处理器功耗。Pentium D 820由于自身的倍频和功耗较低,所以不支持EIST。
Pentium Extreme Edition 840是90纳米制造工艺的终极产品,这款至尊版处理器同样使用了Smithfield核心,它与Pentium D主要区别就是支持Hyper-Threading技术,处理器得逻辑核心数目达到了4个。
Pentium Extreme Edition840 CPU-Z截图
Pentium Extreme Edition840的官方售价高达999美元,注定这只是少数人的玩物。
AMD的双核处理器目前有6款,分别是Athlon64 X2 3800+,Athlon64 X2 4200+,Athlon64 X2 4400+, Athlon64 X2 4600+,Athlon64 X2 4800+以及最新发布的Athlon64 FX60。不过双核的Athlon64发热也不小,最高端的FX60达到了110W的TDP,出在Pentium D 820与Pentium D 830之间。
AMD和Intel今年都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推广双核处理器上,不过国内的反响非常一般,主要的因素仍然是价格。现在市场上能买到的最便宜的双核处理器是Intel的Pentium D 820,价格也要达到2000元左右,如此昂贵的价格阻碍了绝大多数用户的购买愿望。不过实际上双核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用过HT技术的P4的朋友都知道,HT技术在多任务处理的时候是非常有用的,比如一边扫描病毒一边看碟,或者一边打游戏一边进行BT下载,这都是常见的多任务应用,此时双核心就能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保证两项任务互不影响的完成。
●Intel垄断机器螺丝越上越紧,AMD终于官司抗衡
AMD在2005年表现出的强势还体现在6月份在美国法院起诉Intel垄断处理器市场并打压对手。AMD的法律行动可以算得上IT业界05年的最大一宗官司,AMD称自己掌握了充足的证据,并请求法院促使与Intel有紧密合作关系的厂商出庭作证,但是有一些厂商仍然不愿意出具与Intel之间的相关协议。AMD与Intel的法律诉讼在短期内是不会有结果的,不过一旦法院作出裁决,那么极有可能对现有的处理器行业产生不小的冲击:如果AMD败诉,除了损失高昂的法律费用,它在业内的地位相比Intel将更加弱小;如果AMD胜诉,那么AMD就可以借此打入OEM市场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产品纵横:
●另类产品对抗:Intel,AMD互不相让
今年处理器市场中非主流产品的对抗是前几年所未见的,Intel的代表是Pentium M处理器在桌面PC上大行其道;AMD毫不示弱,在下半年的时候抛出大量的Opteron 1系列处理器;这两款另类处理器的风靡是今年处理器市场,特别是DIY市场上最大的亮点之一。无论是Opteron还是Pentium M,它们都有很多类似的共同点:发热低,能超频,价格与同级别的桌面处理器相当,他们掀起的超频浪潮是一般的处理器无法企及的。
Pentium M走向桌面还得感谢ASUS的CT479,这款极具创新精神的产品让桌面用户可以以很低的成本使用到原本只能在笔记本上使用的处理器(专用的移动芯片组的桌面主板的价格非常昂贵)。
纵观2005年的处理器市场,可以用“AMD攻Intel守”来形容。AMD凭借自身过渡较为顺利的90纳米制造工艺推出了一大批极具竞争力的产品。我们来看看AMD产品与Intel产品的死磕:
●Sempron2500+ 对决 Celeron D 326/331
两者都是低端的64bit处理器,但是从市场的反应看,前者热的程度要远远超过后者。2500+的主频只有1.4GHz,倍频为7,使用了90nm SOI工艺制造的Palermo核心。不过这款处理器的超频能力非常强,300以上的外频轻松上,一般都能上到2.3GHz左右的频率,配合256KB的二级缓存,Sempron完全可以抗衡老大哥Athlon64,更不用提Celeron D了。Sempron2500+还得到了来自主板的全力支持,包括NF4-4x,NF3以及K8T800等大腕先后成为Socket754平台的拥趸,这令得Sempron平台的性能和功能都获得了极大的扩展。
Celeron D 326是Celeron D 325的64bit版本,核心步进升级到了E0,超频能力极强,一般加压都可以上到200MHz的外频,也就是3.8GHz。不过3.8GHz的Celeron D的性能仍然只能勉强和超频之后的2500+打个平手。
Celeron D 331是最早出现在国内的散装64bit的Celeron D处理器。自从Intel发布新一代的945系列主板之后,Celeron D处理器冲击4GHz的难度便大大降低了,因为945P主板具备更强大的电流输出能力,可以满足高频Celeron D超频的时候近乎BT的需求。Celeron D 331的实际主频为2.66GHz,倍频为20,当外频达到200Hz之后,就能实现4GHz的主频。
●Athlon64 3000+ PK P4 630
Athlon64系列一直是AMD产品线中的中流砥柱。但是AMD首款90纳米Winchester核心没有完全得到市场的认同;在2005年,AMD升级了自己的90纳米产品线,推出了E3版的Venice核心。所以我们特别强调这里的3000+就是E3 Venice核心的Athlon64 3000+。这款核心的处理器一上市便吸引了DIYer的眼球,因为它太能超了!主频可以轻松提升到2.7(300MHz*9)GHz,而且其中还有不少可以提升到2.8GHz甚至是3GHz的频率。
但可能是低端的Athlon64 3000+的强大超频能力严重影响了高频的3200+和3500+的销售,进入下半年之后,Athlon64 3000+的超频能力迅速下降,即使是新的E6版本也未能力挽狂澜,就这样经历了短暂的风光之后,Venice核心的Athlon64 3000+重新趋于平淡。
今年2月份发布的P4 6系列是市场上最主流的处理器,最低型号P4 630也是目前销量最大的HT技术P4之一。P4 630具备2M L2Cache,价格在1400元左右。P4 630使用了N0核心,超频能力比较强,作为一款绝对主流的产品,P4 630拥有了Intel处理器所应该的一切:HT技术,FSB 800MHz,大容量缓存,高稳定性以及不小的发热量。不过以目前A64可怜的超频能力来说,笔者还是推荐使用P4 630,尤其是哥斯达黎加封装的P4 630。
单核旗舰对抗,各有一套---Athlon64 FX57 PK P4 670
今年6月份,AMD发布了新的单核心处理器王者:主频为2.8GHz的Athlon64 FX57处理器。Athlon64 FX一直是AMD的旗舰处理器,由于K8架构的关系,Athlon64处理器的主频不可能像Intel的P4处理器那样很高,所以2.8GHz的主频是AMD阵营中的频率之王。
Athlon64 FX57则是目前最强大的游戏用CPU(未超频的情况下),凭借着FX57,AMD着实吸引了一把眼球:Athlon64 FX57不断出现在评测和纪录中,几乎3DMark的纪录全部使用了FX57处理器。与FX57对应的Intel至尊版处理器几乎了无声息,给了AMD的高端产品以充分的自信,难怪乎AMD两次公开要求拿自己的双核心处理器与Intel的产品一较高下。一颗Athlon64 FX57的价格为1000美元,足可以买一台配置相当不错的PC了,那么这么昂贵的代价换来的是什么呢?就是游戏性能。Athlon64 FX是目前PC平台上最强大的处理器。Athlon64 FX57沿用K8的短流水线架构,整合双通道DDR400内存控制器,比Athlon64更大的1M的二级缓存,还有可以全向调节的倍频,这些都帮助FX57登上了游戏性能第一的王座,即使是双核的Athlon64 X2,也因为主频不高而无法超越这面单核心的旗舰。目前3DMark排行榜中Top5的成绩几乎全是被FX57包揽的,这样的辉煌足以被载入史册。在Intel最终锁定单核处理器的最高主频在3.8GHz之后,FX57标志着一个单核心时代的高峰,而且是一个无法逾越的时代。
Intel阵营的频率王者是P4 670,主频高达3.8GHz。在双核,P4EE面前,默认情况下似乎P4 670除了昂贵的价格,是无法引起别人关注的。但如果就忽视了P4 670,那么你错了,事实上,P4 670今年创造的纪录是这些AMD以及P4EE无法企及的,频率的绝对纪录。
P4 670至截稿的时候达成的频率纪录是7.5GHz,是借助液氮和P5WD2 Premium主板,在液氮的环境下达成的。这个成绩具备,但是日本的超频团队没有选择去获得CPU-Z的认证。
P4 670目前创造的频率纪录,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双核处理器无法企及的,除了惊叹P4 670出色的品质之外,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我们还要记住他们:
●Pentium4 506
为与Athlon64 3000+/2800+争夺主流处理器市场,Intel年中推出了支持EM64T指令集的P4 506。P4 506与主流的Pentium4有两个最主要的差别:只有533MHz的FSB,不支持Hyper-Threading(超线程)技术。这个系列的P4的数字编号的最后一位是“5或者6”而非“0或者1”。和Celeron D 331一样,P4 506的倍频也为20x,在200MHz的外频下,P4 506的主频正好为4GHz。不过继承P4大部分血统的P4 506,在超频到4GHz后的性能要比Celeron D 4.0GHz强得多。作为一款千元级的P4产品,P4 506具备了较高的性价比,除了不支持HT技术,它与其他的P4产品并无实质上的性能差距,不愧为入门级P4的首选产品。
●Pentium D 820
双核处理器是今年处理器市场最大的亮点,但受到价格以及配套主板的制约,Intel和AMD的双核处理器在国内的销售状况均不理想。国内市场上现在能看到的零售的双核心处理器主要是Intel的Pentium D 820,这款主频为2.8GHz的处理器是Intel双核产品线中的最低端产品,使用了Smithfield核心,2M的L2 Cache以及800MHz的FSB。
Pentium D 820是一款有点另类的产品,它的功耗最低,而且TDP也只有89W,与单核产品维持在同一水平。不过,P-D820只能在Intel的945/955主板上使用,而更高型号的Pentium D可以在NF4 SLI Intel Edition和945/955平台上同时使用。不过nVIDIA最新的NF4 SLI x16 Intel Edition已经解决了与Pentium D 820的兼容性问题。随着945主板的降价,P-D 820也将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
●Opteron146
Opteron1系列处理器是临近年底AMD抛向零售市场的一颗重磅炸弹。因为之前还没有哪家厂商把自己的服务器处理器以盒装产品和接近桌面PC处理器价格的形式在DIY市场上大量销售。AMD此举的真实目的在外界看来仍然是个谜,但对DIYer来说,Opteron带来的惊喜是实实在在的,它比Athlon64 3000+更大,Opteron的体质可以轻易达到2.9GHz以上的超高频率。
AMD此次向零售市场推出的是最低端的Socket939接口的Opteron 1xx处理器,主要是1.8GHz的Opteron144,2.0GHz的Opteron146以及2.4GHz的Opteron 150,Opteron146因为价格相对较便宜,更受到了超频玩家的追捧。当然最关键的还是Opteron146的整体超频能力要比Opteron144强得多。
处理器市场之怪现象
●AMD玩什么?3000+一代不如一代
Palermo和Venice核心是AMD第二代90纳米制造工艺的产品,其发热要比第一代的Winchester更低,超频能力也更强大。Athlon64 3000+的主频为1.8GHz,倍频为9x,在默认的主频下,Athlon64 3000+的性能非常一般,但首批上市的Venice Athlon64 3000+的超频能力之后就如同脱僵的野马,一发而不可收拾,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Athlon64 3000+的超频能力出现了大滑坡,到了9月份以后,E6版的Athlon64 3000+就沦落为了一款显有DIY发烧友问津的产品。可以说,Venice核心Athlon64 3000+只红了半年,其由盛及衰的过程也非常迅速。
3000+着实火了一把,但是随后批次生产的Athlon64 3000+超频能力便急剧下降,即使到了E6版也未有任何改善。这样的现象也出现在2500+和Opteron 144身上,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是不是AMD在玩什么手段。
我们可以完全做这样的假设:AMD首先拿出一批极品的处理器,把它按照低主频的产品出售,然后网友会迅速对这样的超频极品作出反应,使人形成一种这款处理器好超的印象,待大量的产品上市之后,实际上极品已经差不多没有了,不过AMD仍然卖出了相当数量的处理器。至于这样的假设是不是真的,恐怕只有AMD自己心里清楚。与此对应的是,Intel处理器的品质一直非常稳定,不会出现第一批能超,接下来一代不如一代的局面。
●Intel移动处理器ES版改头换面
今年Intel处理器的最大丑闻当属国内不法厂商把ES版的处理器装入笔记本内销售,更为恶劣的是,还有厂商使用改过封装的移动处理器,为笔记本电脑的安全运行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Intel移动处理器事件暴露出的问题是渠道混乱的问题,一方面,Intel表示自己对ES版的移动处理器有着严格的合同管制,而且数量“很小”,另外一方面,则是国内可以稳定的通过零售渠道获得ES版的Intel处理器。Intel表示,ES版的处理器都是借给厂商的,但是市场上的这些ES版处理器真的所有权仍然归属Intel吗?
渠道之乱是中国特色的问题,即使是Intel这样的大公司到了中国也无法免俗。诚然,ES版处理器受到了很多DIYer的追捧,因为它可以自由调节倍频,品质也很好,但是,把它当成零售产品卖给不知情的消费者始终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
2005年的关键词很多,比如官司,90nm,64bit,双核还有叫板。总体来说,2005年的处理器市场发展反映出了这样一个事实:需求赶不上处理器的升级;用户对处理器的需求仍然停留在2004年的水平:Celeron D热销,Sempron热销,管他64bit,还是双核,都无法打动用户的心,因为价格太高了。
2006年,制程将全面升级,65nm工艺制造的处理器将大量铺货,处理器的功耗也将大幅下降,在频率停顿一年之后,Intel是否会官方发布主频超过4GHz的处理器呢?AMD的处理器能否超过3GHz?这些谜团的答案非常诱人,让我们留在2006年解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