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2005年又将过去了,虽然今年DIY市场受到笔记本市场火爆的影响,充斥了不少悲观的态度,不过,玩家们对于DIY的兴趣并没有减少,电脑配件市场依然火暴,其中显卡市场是最受玩家与厂商关注的,Ati与Nvidia都卯足了劲,在不同价位与对方火拼,总体来说,今年上市的显卡是历年中争斗最激烈的一年,赞扬和叫骂声几乎没有停过,无论是赞也好,骂也罢,今年显卡市场的确有不少产品是值得我们去回味。
一、ATI篇:
背负着复辟梦想的Radeon X550,真能重现9550的辉煌?
影响指数:★★★
购买指数:★★★
去年Radeon 9550的辉煌,让ATi尝到了甜头,2005年中,ATI推出了令人想入非非的X550显卡,成为了今年中低端显卡的最大的看头之一。
Radeon x550为X300的升级版本,向下可取代X300系列,向上也可以接力X600系列,可见Ati对X550的期望颇高。ATi Radeon X550的采用RV370的架构,核心代号为RV370XT,使用了和X300相同的PCB。X550采用0.11微米制程,相比X300的0.13微米是不小的改进。Radeon X550核心具备四条渲染管线和两个顶点处理单元以及三个Vertex引擎,频率方面X550比X300较高,Ati官方公布的核心频率为400MHz,内存方面它可以采用64/128Bit内存位宽,公版频率为500MHz,但厂家可以自行更改显卡的核心频率以及显存频率,在使用更强的散热系统以及更快的显存颗粒后,显卡可以达到更高的频率。
但是,显存也是X550的致命弱点,X550无法兼容先进的GDDR3显存,让ATI不得不放弃X550,而推出新的X550XT与Nvidia的GF6600le抢夺市场,目前,X550的均价为400~500RMB,与X550XT的差价拉得不是特别大,因此,市场的反映也不如上市之初。
影响指数:★★★★
购买指数:★★★★
X550XT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来的,由于X550不兼容GDDR3显存,使得其在与GF66LE的对抗中占了下风,这与ATI推出X550系列的初衷明显相背,为亡羊补牢,ATI祭出了X700SE核心的X550Xt来救场。
ATi Radeon X550XT采用的RV410核心而不是X550的RV370,X550XT在性能上不是简单的频率上的提升,它采用的是RV410核心,不过渲染管线被缩减了一半,只余下四条,此外还具备六个Vertex引擎,说到底,其实X550XT就是X700SE。在性能方面,配备GDDR3的X550XT已经与Geforce6600LE标准版相当接近,超频性能也相当不错,而价格方面,X550XT始终保持着对GF66LE几十元差价的优势,从上市到年末,X550XT终于在中低端市场的占据了主力位置,成为今年ATI推出的最成功的产品之一。
当然,X550XT的骂声也不是没有,同为高频版本的X550XT与GF6600LE的差距还是存在的,而且6600LE还有支持SLi功能这一优势。
影响指数:★★★
购买指数:★★★
大概之前ATI推出的图形核心还没有一个系列像X800这样复杂,X800系列可谓兄弟众多,除去ATI的市场定位战略的原因外,应该还有与NV竞争的原因,Nvidia今年在高端的动作确实让ATI措手不及,市场战略几乎被打乱,感觉就像被NV牵着鼻子走。不过,虽然是应对之策,但X800 GT/GTO的性能却不马虎,
其中,X800GT是为X1600救场而生的,作为X800系列中较低端的型号,它主攻中端市场,X800GT基于R480/R430架构,其像素渲染管线缩水为8条,Radeon X800GT的核心频率为470MHz,相比同样采用R480的X850XT及X850XT Pro要低,在显存控制器方面,Radeon X800GT同样为256Bit显存位宽。同时,ATi Radeon X800GT还具备有CrossFire Ready。X800GT分为128MB及256MB版本,256MB版本将采用2.0ns GDDR3内存颗粒,频率为980MHz,而128MB则是配置2.5ns DDR内存,频率则较低只有780MHz,但两个版本的核心频率则维持不变。
X800GT的上市给GF6600GT带来很大的麻烦,加上NvidiaGF6600系列缺货严重,更让X800 GT在千元价位上一路高歌,可以说,X800GT是今年ATI在中高端市场较为闪亮的热点之一。
影响指数:★★★
购买指数:★★
为延续X800GT的大好形势,ATI趁势在九月中推出了“麻辣教师版”的X800显卡---X800GTO。Radeon X800GTO同样拥有128MB和256MB两种版本,拥有256bit显存位宽,256MB显存版本的处理器频率为400MHz,显存为GDDR3,频率为490MHz。128MB显存版本的处理器频率为400MHz,显存为DDR1,频率为350MHz(等效于700MHz)。可以看出,Radeon X800GTO规格和Radeon X800大致相同,但与显卡性能息息相关的渲染管线由GT的8条增至了GTO的12条。
麻辣老师版的X800加量不加价的做法很得人心,而网上流传的X800GTO可改为X850XT的说法足以让超频玩家心动不已,这两款芯片的发布都是直指GF6600GT,在价格与性能方面都死嗑6600GT,在第四季度GF6系列缺货的情况下,占得上风也不足为奇。
影响指数:★★★
购买指数:★★
X850系列是年初ATI发布的旗舰产品,分为XT PE、XT和Pro三个版本,核心/显存工作频率分别是540/590MHz、520/540MHz、520/540MHz,三个版本都搭配256bit/256MB GDDR3显存,XTPE和XT版本的Radeon X850集成16条渲染管线,采用双Slot散热风扇,Pro版的Radeon X850集成12条渲染管线,采用单Slot散热风扇。Radeon X850仍继续采用0.13微米制程,Low-k工艺。另外,X850系列还支持ATI的交叉火力双显卡系列。
其中,XTPE版的价格可谓天价,上市时的目标对准了Nvidia的6800 Ultra。而XT版本由于新核心的推迟发布,不得已降价来争夺GeForce7的市场,而Pro版本的价格还算比较能接受,性价比比较高。X850可谓高调上市,可惜市场反映并不是特别热烈,一方面是由于高端显卡一般叫好不叫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Geforce7系列的打击的原因,而且虽然X850支持交叉火力双显卡,可是支持交火的芯片组到第三季度才姗姗来迟,彼消此长,GeForce7系列就更容易得到大众的接受了。
影响指数:★★★★
购买指数:★★
X1000(R520)系列终于在玩家的千呼万唤中露出了本来面目,而其高端的X1800更是受到众多玩家的关注。X1800基于R520核心,其中高端的版本为X1800XT,其工作频率为625/1500MHz,低端一些的版本为X1800XL,工作频率为500/1000MHz。R520采用TSMC的90nm Low-K工艺生产,整合3.2亿个晶体管,是目前独立显示卡中单芯片整合度最高的产品。与R480相比,R520核心做了很大的改进,引入HDR以及更多AA支持,高效率的超多线程分发处理器,环行内存控制器,增强的Vertex Shader、Pixel Shader单元等等,都让仅仅具备16管线的R520有效率和GeForce 7800GTX相比。
X1800的性能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作为新一代的旗舰,X1800无论在性能与价格方面都与GeForce7有得一拼,虽然目前在性价比方面没什么亮点,不过作为新一代主力,在2006年的显卡市场将不可置疑地成为ATI的拳头产品。
二、Nvidia篇:
影响指数:★★★★
购买指数:★★★★
之所以把GF6600LE放在首位,当然是由于它对今年中低端市场的强大震撼力,可以说,GF6600LE足以媲美去年的R9550的地位,在目前五百元价位,Gf66lE绝对是入门首选,而且由于GF66LE还是支持SLi功能的最低端产品,而目前的SLi平台日益成熟,一套SLi平台的整体成本已经可以控制在两千元以下,所有因素都使GF66LE成为当之无愧的入门首选。
GF6600LE采用NV43-V核心,内建4条像素管线和3组顶点引擎,具有CineFX3.0 3D引擎、IntelliSample3.0抗锯齿技术以及UltraShadowⅡ阴影处理技术等一系列先进特效,并且提供了对微软DirectX 9.0c Shader Model 3.0的完整支持。还具备同样拥有4条像素渲染管线的GF6200所没有的色彩压缩,Z轴压缩和OpenEXR技术。因此GF6600LE在全屏抗锯齿和各向异性过滤方面的性能要优于GF6200。而且由于GF6600和6600LE同样采取的是Pin to Pin(针脚兼容)设计,显卡厂商可以任意使用GF6600现有成熟PCB板型来生产GF6600LE,这使得GF66LE的生产成本不会太高。另外,厂商可以可以对GeForce 6600LE的核心频率、显存频率、PCB规格自行控制,因此,厂商可以方便地推出各种不同规格的GF66LE。
在今年的显卡市场,GF66LE无疑是最值得记住的,抛开那些天价的高端产品不说,GF66LE绝对是市场少见的超值精品。其性能优势,超频能力也非常不错,即使在明年的显卡市场,也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唯一让人遗憾的是目前6600LE的价格始终未能跌到500左右,一旦突破这个心理价位,6600le的能量一定会让人大吃一惊。
影响指数:★★★
购买指数:★★★
GF6500是否值得我们记得,似乎还有一定的争议,这款核心在推出之时,确实面临着很大的尴尬,由于性能并不出色,价格定位又与其他产品重叠,造成了其厂商不疼,玩家不爱的局面。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Nvidia的市场策略的调整,GF6500似乎已经找到了生存的位置。
GF6200系列的推出,尤其是共享内存技术的GF6200TC的上市,并没有造成Nvidia所设想的最低的PCI-E入门首选的局面,恰恰是共享内存技术让它成为玩家的诟病,厂商为了节省成本,一般只配备了16M/32M的显存,虽说可以通过共享内存来增加显存,无奈这样却让GF6200TC沦落到与集成显卡同样的位置,玩家对低显存的GF6200TC根本不感兴趣,为了填补这一价位的空缺及对抗X550,Nvidia推出了GF6500显示核心。
GF6500采用与GF6200TC同样的NV44核心,采用110nm工艺制程,内部具有原生4条像素渲染管线以及3条顶点管线,但GF6500只拥有64bit显存带宽,显存有128MB及256MB两个版本,可以搭配DDR、GDDR2、GDDR3显存,显存频率由厂商所用的显存决定,公版默认值为666MHz,核心频率为400MHz。
年末的GF6500的均价已经跌到了四百元的价位,比GF6200TC贵出一些,但比X550则有几十元的优势,目前已经有更多地厂家加入了GF6500的阵营,如果Nvidia在明年暂时没有推出更好的低阶产品,那代替6200TC位置的则非6500莫属了,当然由于国人对64bit的习惯性鄙视,6500的市场始终不会很大。
影响指数:★★★
购买指数:★★
GF6800XT发布的消息让很多玩家都感觉到兴奋,可惜在上市了这个月之后,对其的期望却逐渐下降,给人的感觉就是雷声大雨点小。GF6800XT本来是为OEM市场设计的,采用NV41/NV40芯片,拥有8条像素管线,其中,PCI-Express版本6800XT采用的NV41核心(AGP采用NV40核心)屏蔽了一个VertexShader单元(只有4个)和1组QUAD(即4个Pixel单元),但保留了完整的12个ROP单元和4个完整的64bit的内存控制器。与大部分GeForce 6系列GPU一样,6800XT同样具备GeForce 6的所有完整特性:最新的SM3.0标准着色器等。6800XT公版频率设置比较低,只有325MHz。在显存方面,GeForce 6800XT有128MB和256MB两种版本,可搭配GDDR/GDDR3,位宽为256bit。
产品定位方面,GF6800XT与GF6600GT有重叠的迹象,其运算能力及填充都反而不及GF66GT,当然,由于其采用256BIT的显存位宽,让其在速度方面比GF66GT显得更有优势,而在超频能力方面,虽然6800XT的频率较低,但采用130nm TSMC让其超频性能有心无力。如果能在价格上对GF6800Xt作出调整,那在明年的GF6800Xt在显卡市场还有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另一方面,虽然ATI的X1600一直缺货,但Nvidia未雨绸缪,及时发布了GF6800GS来对抗X1600,虽然上市的价格还是偏贵,但在高端线已经算得上比较超值的了。
NVIDIA GeForce 6800GS基于NV42核心,具备12条渲染管线和5个顶点着色单元,核心频率为425MHz。搭配1000MHz GDDR3显存,256bit显存位宽。基于GeForce 6系列架构,GeForce 6800GS也会支持Shader Model 3.0、HDR、SLI。NV42核心架构的图形芯片采用0.11微米工艺制造。在性能方面,GF6800GS与GF6800GT相似,但价格从上市初的两千多元下跌到目前的一千多元,是近期Nvidia赞声较高的一款显卡芯片。
GF6800GS上市的时间还比较短,作为救火队员的它,是否会成为高端的超值产品还需要更多时间的验证,不过可以预见,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高端市场,这种迎合市场的产品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影响指数:★★★★★
购买指数:★★
年中显卡市场的一大全球盛事,当然就是Nvidia的G70的上市了。GeForce 7800GTX拥有24条渲染管线和8组顶点引擎,采用0.11微米制造工艺,内部集成3.02亿个晶体管,默认核心/显存频率为430MHz/1200MHz,与GeForce 6家族相比,GeForce 7800 GTX重新设计了内部管线单元,每时钟周期内的延迟大大降低,处理能力大幅加强;采用了全新的顶点引擎和纹理引擎分别提升几何处理和纹理处理速度,而全新的像素渲染架构也大大提高了每条管线的性能。另外,强大的渲染管线性能,使得GeForce 7800 GTX的每条管线都能在单时钟周期内完成一组8个乘加指令处理,两倍于GeForce 6800 Ultra的效率,GeForce 7800 GTX的三角形生成速度也比GeForce 6800 Ultra快了30%。
作为最新的旗舰型号,G70推出之后市场反映空前的好,游戏厂商也对它好评如潮,据说销量也非常顺利,可说,G70的发布,让Nvidia登上游戏显卡领袖地位的宝座,而反观ATI的X1800直到年末才姍姍来迟,无疑在至高点的抢夺中先失一势。虽然目前G70的价格是我们普通消费者无法承受的,但根据经验,无论再高端的显卡,终归还是要降价,普通玩家迟早买得起,呵呵。
一口气回顾了2005年整个显卡市场,发现其实在目前的显卡市场,除了新技术的研发之外,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市场策略的定制,一套完整的市场战略是成功占领市场的关键,而作为我们普通的消费者而言,除了性能,我们更关心的是性价比,毕竟,性价比是检验显卡是否值得购买的唯一真理。
- 相关阅读:
- ·AMD:Llano APU确实会淘汰低端独立显卡
//diy.zol.com.cn/241/2412843.html - ·Crysis Warhead 显卡危机弹头试用报告
//diy.zol.com.cn/107/1072533.html - ·让奸商没饭吃 DIY显卡选购技巧一锅烩
//diy.zol.com.cn/94/943265.html - ·今年仅仅是起步 土老冒谈硬件年度总结
//diy.zol.com.cn/76/764795.html - ·继往开来 鼎好召开2006年度店长答谢会
//diy.zol.com.cn/48/481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