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84年英国的Adlib Audio公司推出了第一款魔奇声卡之后,我们的计算机就进入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20年来,声卡经历了一条由弱到强,再由强到盛,再到盛极而衰的曲折道路。虽然今天的声卡已经沦为主板的附赠品,但是声卡却始终没有停止自己向前的脚步。我们知道现代声卡一直遵循的一个标准就是10年前Intel倡导的AC’97标准,也正是这个标准让众多的新生代计算机用户觉得主板似乎天生就会发声。但是,随着人们对计算机应用层次的逐渐提高,AC’97也就愈加显露出自己的不足来。
现在,随着Intel发布了最新的915/925芯片组,一种全新的音频规范也逐渐的被人们熟知,并逐渐的走入了我们的生活,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讲述的-High Definition Audio(HD Audio 高保真音频)。其实在去年的IDF论坛上Intel就已经向人们透露了一种名为“Azalia”的下一代音频规范,但是由于但是人们关注的目光并不在此,“Azalia”也就没有能够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现在,915/925已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它所搭载的HD Audio技术能够为我们的耳朵带来全新的体验吗?那么就让我们将之掰开揉碎看个清楚吧。
记得我们以前经常见到的一条标语“要想富,先修路”,此话不差。只有道路宽阔,才能让我们之间的交流通达顺畅。我们知道AC'97是采用AC-Link与外部的诸多Codec(数据信号转换解码器)相连,但是这种连接方式的总带宽仅为11.5MB/s,远远满足不了现在人们动辄要求的超高采样率。按照Intel的说法,PC就是一种多功能数字媒体平台,在DVD音频、流式音乐服务和家庭影院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所以Intel和杜比合力推广HD Audio的目的就是想为PC带来家电般的音响效果。但是出众的音效必定需要很高的带宽来满足,所以集成在ICH6中的Azalia控制器将采用全新的Azalia Link来提供与外部诸多Codec连接的通道,仅仅单通道输入带宽就达到24MB/s。而且有意思的是Intel在ICH6中集成HD Audio和AC’97两个控制器,目的是促进HD Audio的普及速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控制器只能同时使用一种。
HD Audio还有一个十分惹人关注的地方就是它那高达32bit/192khz采样精度。所谓的采样精度,顾名思义,就是抽取特征值的精度。用过PhotoShop的人都知道里面的路径工具,只要你在一定距离内选择更多的锚点,那么抠图也就越精细。音频中的采样过程也是一样,在一秒中内采集的点越多,获取的频率信息就越丰富,经过转换之后的音乐也就越真实。而人耳所能感觉到的最高频率是20kHz,因此要只有每秒进行40k次采样才能满足人耳的听觉要求,这个数值就用40kHz表达,而这个40kHz就是采样频率。我们知道普通的CD都是采用44kHz的采样频率,而HD Audio所标称的32bit/192khz采样精度则是在一秒中内采集192000个数据来描述音乐的波形。当然,如果仅仅是从理论上来说,采样率越高,也就意味着声音的质量越好,但是我们知道音乐这东西感性的成分非常多,所以数据并不代表整体的素质。可是我们应当指出的是不同的采样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