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ZOL首页 > DIY攒机 > 超频改造 > 硬件改造 | ![]() |
主板对内存供电不良的故障比较隐蔽,故障表象常常与故障部位不一致。比如换上大容量内存后机器启动困难或根本无法启动,无任何报警声,反复开闭电源几次或把内存换个插槽甚至插拔几下显卡、动动CPU,机器有时能够启动且工作毫无问题,但是过一会儿重新启动或第二天再开机时,故障重又出现,如此往复,常把人搞得焦头烂额不明就里,稍有不冷静,还可能会人为扩大故障。笔者就“幸会”过一块这样的主板,该板为一块低价小品牌815ET主板,当内存容量超过196M后开始出现启动困难,至512M时完全瞎火。仔细审视该板,发现内存供电部分空空如也,全部九个元件均被省去!配合万用表测量得知,内存已改由主3.3V电源直接供电。分析认为故障原因即在于此:3.3V电压的波动直接影响到内存的稳定工作。事实上,一方面,电脑中CPU和3D显卡都自3.3V电源取得电流,随着它们的性能越来越强大,其耗电量也大幅增加,因此当今电脑中3.3V电源负载并不比+5V来得轻,造成了3.3V电压波动加剧;另一方面,内存容量的增加,同时工作的内存模组数量随之加多,各模组间参数的离散性也加大,相应对供电的稳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脑启动时的瞬间电流比较大,如果电源功率裕量有欠缺,很容易造成3.3V电压波动超出内存要求的范围,致使内存自检失败,从而影响电脑的启动。
清楚了故障原理,但解决它却颇费思量,原因是关于主板硬件电路方面的资料很难收集,笔者仗着玩无线电时打下的基础,历经数周,终于摸索出了几种解决之道,写出来与朋友们交流。
1.换功率大的电源:此法最简单,电源功率大,可以保证机器启动时充足的电流供应,稳住3.3V电压使之波动范围减小。如今电源猫腻很多,在知名和不知名品牌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低价电源+低价主板最容易出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购买电源时,最好将电脑搬到经销商处当场试机,合则付钱。不过如今一台好点的电源起码得一百好几,开销较大,有没有少花钱的解决办法呢?答案是肯定的,Let's continue...
(图一)
2.辅助供电法:如图1是辅助供电原理图,为一个简单的降压电路,电流从主板+5v电源取出,经两只二极管和电阻R串联降压后,供给内存,与原3.3v电源一道形成对内存的多路供电,可以有效降低因某一路电压波动给内存带来的影响。元件选择:因每只二极管上计划有0.7v的压降,故选用市场上常见的1A硅整流二极管(如1N4001等),电阻R选用功率四分之一瓦以上阻值1欧的普通碳膜电阻,三个元件1元钱便能搞定。需强调的是,R的阻值虽小,但兼具限流和降压的作用,对电路的安全至关重要,不可省去。上街买来元件,仔细焊接好电路,完成后的实物如图2,如果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可以适当降低R的阻值以增大辅助供电电流,不过最好不要低于0.5欧,不可将电阻直接短路!
(图二)
3. 独立供电法:上述“辅助供电法”没有切断内存电源端与主板3.3V电源之间的连接,虽辅助供电支路可帮助稳定电压,但3.3V电压的频繁波动仍然会对内存的工作产生影响。针对这点不足进行的改进就形成了“独立供电法”,顾名思义,此法首先是切断3.3V对内存的供电通路,然后改由负载能力更强的+5V电源单独提供电流。如果主板设置有内存供电单元而又被空着没有焊上相应的元件,那么切断内存供电端与3.3V电源的连接是完全可行的,因为生产厂家为了适应不同的需要不会在主板的电源布线层(正常主板布线层数不低于四层)上将内存与3.3V电源直接连通,而是在事后采用加短接线的方法使之相连。找到该短接线不难,一般情况主板上短接线并不常见,尤其在内存插槽周围。焊掉短接线后,用万用表检查一下正确否(笔者在此处的作法是直接剪断短接线,如图 3 ),接下来就是加装+5V电源对内存的供电电路,电路与图 2一模一样,同样是5V到内存的串联降压电路。经检测,512M SD内存的正常工作电流为0.7A左右,故图2中的电阻R应换成0.4欧的,经实测,即使只插128M内存,该电路的供电电压也不会高过3.5V,因此电路是绝对安全的。此法较“辅助供电法”多了一个步骤,实现难度有所增加,但效果也同步提高。
(图三)
4.独立稳压供电法:DIYER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当系统处于超频状态或内存工作在极限外频下时,笔者发现“独立供电法”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它的电压稳定度取决于主机+5V电压的稳定度,而主机电源为大电流考虑,其稳压是“粗放式”的,假如用万用表监测5V输出电压值,即可观察到指针有明显摆动现象。解决它只能请出终极大法--加装独立稳压电路。首先说明一下主板此处对稳压电路的要求:由于+5V电压已具备初步的稳压能力,故加装的二次稳压电路必须要求精密稳压,用一般的稳压二极管构成的电路无异于画蛇添足;另外,要求电路的输入(5V)输出(3.3V)之间压差小,因此使得稳压效果理想且连线简单的三端集成稳压块如LM317等无用武之地(其要求最小输入输出压差3V)。
(图四)
(图五)
针对这些特点,在参考有关资料后笔者设计的电路如图4 ,其核心是一只具有温度补偿特性的精密基准稳压源IC TL431,该IC有两种封装形式,一种形如双列八脚集成电路,很多主板和显卡上都有它的身影,另一种形如一只塑封三极管(如图4 ),两种封装形式器件的电气性能完全相同,为安装方便,本处选用后一种封装的产品。起扩流作用的BG是一普通NPN型硅大功率三极管如MJE13007、2SC4242、2SC3039、2SC3505、2SC5027、2SC2810、2SC2625等,因功耗不大(小于2W),所以BG不必另加散热片。R1、R2、R3为普通1/8瓦碳膜电阻,其中R1既是BG的偏流电阻,又为TL431提供工作电流,一般功率管的放大倍数有限,为保证输出能力,故R1取为较小的13欧。R2、R3的比值决定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计算公式:Uout=2.5*(1+R2/R3),此处分别取270欧和820欧。D1、D2为普通1A的硅整流二极管,它们产生的压降可以降低BG的功耗,该两只二极管也可省去不用,不过此时R1得相应加大到20欧。高频滤波电容C用瓷片、薄膜电容均可,它的作用效果会被BG成倍放大,用5100pF足矣。所有元件均为电子市场常见品,不到7元即能全部配齐(重庆市场),全部元件如图5所示。焊装电路前,仍然应先切断3.3V电源对内存的供电通路,然后在一小电路板上将各元件按图4 组装好,再与主板连接,笔者为操作简便,则以BG为基板,根据各元件串并联关系直接把它们焊在一块儿,如图 6,什么?难看?DIY的嘛,管用就好,经实测,其稳压效果和输出能力完全达到512M内存的要求,到完稿为止,该电路已经正常工作了半年有余。
(图六)
本机配置为:技展200XA ATX2.01电源,C1.1G CPU+815ET主板+512M内存+速配3000DDR+56K内猫+1394卡+10/100M网卡,12XDVD,52XCDROM,迈拓星钻40G。
关于改装的几点重要说明:上述后三种方法都要对主板相关电路进行改装,而主板本身是相当精密的电气部件,稍有差池,将会条毁板亡,故操作时首先必须要有耐心以及足够的细心;其次,主板3.3V、+5V等相关走线是通过测量与主板电源20针插座各脚之间的直流电阻确定的,实作时先用R*100档粗找一下,再用R*1档验证准确否,注意一定要正反向电阻都为零的才对(图7为主板电源插座顶视图,供朋友们参考);再次,内存的供电脚为内存条上标注的第168和第84两脚,很好确定;最后,用于焊接的电烙铁功率在20--30瓦为宜,要求良好接地,如果无法确定接地是否可靠,稳妥的做法是拔掉烙铁电源插头后焊接。
(图七)
笔者注意到,一段时间中由于815系列主板+C3的组合性价比相当突出,在低端出货量中占到比较多的份额,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品牌的主板,故相信有与本文介绍的类似问题的主板不在少数。考虑到DIYER朋友们掌握的电子知识高低不同,动手能力也千差万别,所以本文由易到难罗列出四种不同复杂度的解决方案,尽管效果也由低到高,但每种方案的作用都较明显(笔者一一验证过),适合不同的需求,朋友们可以量力而行。有一些早期的693系列主板,内存采用3.3V直接供电,也会出现相似的问题,并且这类主板一般在电源布线层把3.3V和内存相连,无法切断,故只能以“辅助供电法”来改进。
我要评评 | 买笔记本,台式机 拨打800-858-2399,为您量身打造! | |
相关产品 | ||||||
|
相关文章 | ||||||||||||||||||
|